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茶盏间的风 (第2/3页)
看向百合子:“雅子说得对。百合子,什么时候我们再一起去郊游打猎呢?活动活动筋骨,比闷在屋子里强百倍。” 她顿了顿,也学着雅子的样子,促狭地眨了下眼,压低声音,“也许……可以试试拉进来其他的姐妹?让她们也尝尝山林野趣的滋味?” 这“其他姐妹”显然指她们圈子里其他可能对阿希莉帕事业有帮助,或同样厌倦浮华的夫人。 百合子看着纪香和雅子难得的轻松与暗示,心中暖流涌动,用力点头,笑容明媚:“好!一定!等忙过这阵子,我们就去!多叫上几位姐妹!” (茶会气氛转为轻松,后续闲聊片刻后结束。) 百合子行动: ?送走客人,百合子立刻回到书房,铺纸研墨。 ?她根据对话反馈和阿希莉帕可能面临的难点,模仿其思路,快速草拟了一份《关于库坦民族文化共生学校“地方文化单元”教学理念与初步实施方案的说明(拟)》。 ?文件核心:引用文部省“地方特色教育”条款;将阿依努文化包装成“生态智慧”、“传统技艺与审美”、“社区凝聚力故事”模块;强调“融合”对试点成功的重要性;行文积极,符合官方期待。 ?封好文件,吩咐心腹女仆:“明日一早,务必亲手送到郊外宅邸,交给明日子夫人。就说……今早名单已添上两位长老,这份文稿是我整理时想到的一些应对说辞,或许用得上。” 晨光穿透精致的窗棂,将阿希莉帕从不安的浅眠中唤醒。身侧的位置空着,枕上残留着属于尾形的冷冽气息。她坐起身,丝被滑落,颈间暧昧的红痕在晨光中格外清晰,昨夜身体的沉溺与今晨精神的清醒形成割裂。 目光落在床头柜。一份崭新的文件,下面压着一张素白信笺。她拿起信笺展开,尾形挺拔的字迹映入眼帘: 阿希莉帕: 名单已按你之意调整。 库坦试点,根基初立,国语课乃重中之重。望月内得见平稳气象。此事关乎长远,非止一校。 晨起风寒,添衣。 尾形 指尖划过“添衣”二字,那简短的关切像一枚细小的暖石投入心湖,激起微澜,短暂地柔化了名单背后冰冷的政治棱角。她将名单和信笺仔细收好,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也随之压上肩头。他给了钥匙,但打开的门后,是更崎岖的路。 百合子的“箭矢”与阿希莉帕的堡垒 书房的门被轻轻叩响。年长的女佣端着一个托盘进来,上面除了早茶,还有一个密封的信封。 “明日子夫人,这是百合子夫人一早派人送来的。说是名单已添上两位长老,这份文稿是她整理时想到的一些应对说辞,或许用得上。”女佣恭敬地放下托盘,悄然退下。 阿希莉帕拆开信封。里面是百合子熟悉的娟秀字迹——《关于库坦民族文化共生学校“地方文化单元”教学理念与初步实施方案的说明(拟)》。她快速浏览,眼中闪过惊讶与暖意。文件逻辑清晰,引经据典(文部省条款),巧妙地将阿依努文化核心包装成“生态智慧”、“传统技艺与审美”、“社区凝聚力故事”等易于被官方接受的模块,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融合教育”的积极展望和对“试点成功”的期待。这分明是一份为她量身定做的、应对审核的锋利武器! 她将这份珍贵的文稿放在手边,深吸一口气,打开了那份沉甸甸的《国语课程标准》。提笔,开始撰写《库坦学校国语课教学计划(草案)》。每一个字都像在荆棘中穿行,既要符合冰冷框架,又要为阿依努灵魂留下呼吸的缝隙。她艰难地平衡着,字斟句酌。 抽屉深处,那本普通的笔记本静静躺着——《库坦山林认知手记(北坡篇)》。午后的阳光斜照进来时,阿希莉帕终于放下官方案头,像回到灵魂的栖息地般打开了它。笔尖在粗糙的纸页上流畅游走,带着温度描绘北坡耐寒松的虬枝、记录浆果成熟时鸟雀的欢鸣、解析树皮纹路诉说的岁月密码,甚至誊抄下一段关于山风与溪流对话的古调,旁边用阿依努语细细标注。这是她的圣殿,是未被“无害化”的文化火种,在尾形框架的冻土下悄然蔓延的根系。 库坦:无声烽烟起 库坦山脚下,崭新的校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