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20页 (第2/2页)
的年纪了,很多世家门阀都品出了些味道,再想给皇帝寻找高门望族的适龄嫡女是不可能了,不是小门小户,就是出身不够高贵的庶女。 皇太后的心愈发惊慌失措起来。 皇帝膝下空虚,直到三十五岁的年纪,后宫里依旧没有过一声婴儿啼哭。 此时安宁了没有多少年月的朝堂之上再次掀起波澜。 以丞相卢任道为首的一派认为,皇帝应该从皇家血脉最为相近的秦王府择天资优异之子过继,以保国祚绵长,千秋百世。 而以三公之一的闻太傅为首的激进一派则认为,择优又能如何?小孩子能不能长大尚在两可之间,总不能一个不成就再去人家秦王家里借儿子吧? 想想也是,就算是世家选择家主、公候世家选择世子,也不是生下来就命定的,一个家族的兴盛,领头人很关键,无论人品心性天分乃至体质如何都是将来能否累世传家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 一家一户尚且如此重视传承,更遑论一国之重了。 只是直接更换皇帝太过惊世骇俗,就算是以三公之位,依然不敢轻易将那大逆不道的话说出口来。 天下是一家之天下,自然是帝王家中无小事,皇帝的家事也就是国事。 只是往常朝臣们争论的事情,皇帝总有一个是心中比较认可的,而这一次,争论得面红耳赤的双方哪个他看着都恨得慌。 一个让他给别人养儿子,一个直接想让他给别人挪地方。 虽说他跟自己这个弟弟自幼感情还算不错,可是那大朝会的龙椅之上,却只能坐一人。 兄弟又如何? 皇帝直视着不远处自己的亲弟弟,心中的感情无比复杂。 同样的两个提议后宫的皇太后也早就知晓,和自己的皇帝儿子感同身受,这两个解决办法她更加难以接受。 就算是过继了,那也是贤妃儿子所出,不管选了哪个做皇帝,将来人家还能像现在这般拿她这个隔了房的皇祖母当回事? 贤太妃项福柔惯会做人,对着她这么多年始终都保持着谦卑恭谨的态度恪守一个宫妃对皇后的尊重,现在则顺延成了一个宫太妃对一个皇太后的礼敬。 可是一旦有一天她们两个交换了场地呢? 且不说别人,皇太后自己都不能接受。 可是那又如何? 谁叫你儿子儿媳不争气,生不出娃呢? 总之经过一番心理斗争和权衡利弊之后,皇太后再次去打扰了已经开始安享晚年的太皇太后。 毕竟是当年陪着太祖帝后打天下的人,在几个开国元勋面前还算有几分面子,能帮他们母子撑撑场面说上几句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